电子花圈 电子拱门 电子灵堂 电子供桌
灵棚牌楼 新型站飘 LED显示屏 绢花配件
电子花圈三明客家人寿庆与丧葬习俗
发布时间:2019-06-11   浏览次数:965

人将为中老年人庆贺生日称为“寿庆”,亲朋好友备寿仪登门祝寿,已出嫁的女儿要做寿帽、寿鞋送给老人,主人则备寿酒设宴款待宾客。小孩过生日,父母或长辈做点好吃的,也表示庆贺。


  新中国成立后寿庆习俗仍然在客家地区存在,尤其是世纪80年代后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,讲究庆贺生日的愈来愈多。经济稍好的人家则大摆酒宴,极尽豪奢。加之80年代后多是独生子女,又形成了为小儿做生的新风,往往大摆酒宴招待宾客。贺寿的亲朋好友或同事一般送现金,于小儿做生也有送生日蛋糕、衣物或玩具的。


  


  客家人寿庆一般在60岁以上才庆。寿诞日期允许提前,不得推后。96岁可举行百寿庆,按农历闰年闰月计算,96岁已达百年。50岁以下不称做寿,而称“做十”。宁化人给人祝寿爱说:“做十做一百!”可从10岁说到100岁,用此祝词甚便。也有“男做齐头女做一”,即男性寿庆逢“十”,女人逢“一”。清流、宁化人无论男女都是逢“十”做生日。清流县是“三十无人做,四十无人知,五十杀只鸡,六十交朋座,七十开门大庆贺。”宁化县是“一十二十没人知,三十四十杀只鸡,五十六十打锣打鼓震天地。”凡农村,一人寿庆,全村祝贺。


  寿庆均由子孙出面主持,一般是由长子牵头,也有以兄弟中经济或条件优越者牵头。亲友送寿联、寿诗、寿面、寿桃等寿礼以示祝贺。主人家则在大厅正堂贴一个金光闪闪的“寿”字,或者挂上一幅“老寿星”在中堂,两边佐以“寿比南山不老松,福如东海长流水”的寿联。厅堂两厢则挂上亲友送来的“寿匾”和“寿联”。每根金柱上都有用红纸写的,为做寿者歌功颂德和祝愿健康的对联,大有中原古代官宦人家和文人骚客之遗风。等吉时一到,由长子请出寿星,子孙依次跪拜祝寿,一般为一跪一叩(亦有一跪三叩者),并口颂祝词,寿者亦报之以祝福,而后各自位赴宴。首席为寿星,左侧为长子,而右侧却是该家族辈分最小的男孩相伴,以示其家族的兴旺发达。客家人在寿宴中,特别讲究菜肴中的“头”字,如“鸡头”、“鱼头”等。鸡,取其“吉”的谐音,是日上菜时,必须把鸡头对准寿星,表示对老人的敬重,取“大吉大利”之意。鸡头对准寿星后,寿星必须先喝一杯酒,表示对客人敬重自己的谢意。然后先在鸡身上动动筷子,客人方可吃鸡。如若不然,是要被“敬酒”的。同样,“鱼头”也是一个道理,只不过这道菜是象征“年年有余”或者是“富裕有余”罢了。


  当妇女“做大寿”时,须身着红衣,头戴红花,所有的筷子均染成红色,以示其是有福之人。


  寿诞之宴,一般先吃“寿面”,面越长越好,不能拉断,取其意为“福寿延绵”。宁化客家人祝寿时吃“秉绶面”,俗称“伊面”,也是现在时兴的“快熟面”。旧时,富贵人家在寿宴上还请“曲棚”在一旁演唱,以助雅兴。更有富裕者,还请戏班表演寿戏,以增添喜庆气氛。改革开放后,山乡渐渐富裕,有人在做寿时请电影队来放一场电影,以谢乡亲对他们的尊重与友好。寿烛也越来越大,自开始到结束,中途蜡烛不能熄灭,否则会被认为不吉,留下烛头珍藏。


  


  旧时,崇尚土葬,客家人在办理丧事过程中要有送终、烧倒头纸、出煞、净身、穿老衣、点路灯和守灵、披麻戴孝、报丧和发讣告、入殓、出丧、烧七和周年等程序和习俗。


  在客家地区,若是非正常死亡或夭折,其丧葬仪礼又大不相同。夭折者为无寿,一般只用4块木块一钉,或草席一卷,草草埋葬了事。若因夫妻吵架,女方自杀,则将带来一系列麻烦事。娘家必有人前来闹事。轻则破口大骂,重则挥动拳脚,扒锅台,拆房子,甚至造成家破人亡。有的通过调解谈判,讲定一些条件,避免事态扩大。


  客家人传统坟墓是砖实墓、石实墓和灰砂墓。坟墓后高前低,前后合围,绕着客家人的围龙屋。并有二次葬习俗,埋葬后不立即修坟,待三五年尸化干净后,将骸骨拾起、抹干净,按人体骨架结构,自下而上叠放入金瓮(即陶缸)内,有条件的择地再葬,正式修坟,无条件造坟的,则将金瓮寄放在的山洞,或村中集体的“阴城”。


  特殊葬俗即非正常死亡的,如溺死、吊死、难产、服毒或天灾人祸被杀、车祸等,死在家外的,冷尸都不得进家门,只能在门外搭一临时棚子停放尸体,却要引魂超度。


  


  上百岁老人亡故,某些方面可按喜事办理,如可用红灯笼、红棺材、吹奏喜事乐、用喜事酒菜。


  清流县东坑村有一种特殊丧俗,称提旌。提旌是最隆重的丧俗,在东坑能享提旌丧仪的人必须是最受村人尊敬、家庭经济宽裕、家庭有三代以上的人,才由房长决定死者可否提旌。决定之后,丧家需延请旌官,旌官需由秀才担任,倘若到外村延请,需备糍粑、猪脚、红包之类的礼仪,并用轿舆去迎接。丧家需备一块长1.2丈的旌布,由旌官题字,旌字内容为“孝子有方、勤俭持家”,落款标明旌官与死者关系和本人学位。旌官在旌表的题字,其中有一字需留下一笔,待孝子孝孙焚香点烛,再三跪拜之后,方能将此笔补上。此后,丧家子方换上素服,方能恸哭,摆上全猪、全牛、全羊三堂祭祀,超度亡灵,尔后,提着旌布送棺上山,旌字需留存49天,子孙需3年守孝,服丧3年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此俗被破除。


  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提倡丧事新办,以上程序逐渐简化。后来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时兴开追悼会(世纪末至21世纪初,不再开追悼会,而代之以遗体告别仪式),戴黑袖套、白花表示哀悼。加之党和政府提倡火葬,先在城市和近郊推广,世纪80年代后无论城市和乡村,基本以火葬代替了土葬。


 
版权所有:徐州佳信殡葬服务有限公司
技术支持:徐州慧网